Bio Bites营养软糖包装设计:如何用品牌设计让健康变得有趣又科学


当实验室级的精准遇上糖果般的愉悦,当科学配方融入每日生活——这款营养软糖的包装设计正在重新定义功能性食品的视觉语言

在健康食品与药品之间的模糊地带,一个新的品牌正在悄然崛起。2025年10月,Bio Bites以其独特的科学背书的娱乐化设计,在功能性食品领域掀起了一场视觉革命。这个品牌决心证明:补充营养不必严肃如服药,而可以像享受糖果一样愉悦。

新包装上线后,Bio Bites在三个月内实现了销量增长45%,社交媒体用户生成内容增长180%,更成为当季最受25-35岁女性欢迎的营养补充品。这一切成就,都源于一个颠覆性的设计理念——用糖果的视觉语言传递科学的严谨价值。

01 品牌背景:科学配方的糖果变形记

Bio Bites诞生于一个明确的市场矛盾:年轻人对营养补充的需求日益增长,却对传统保健品充满抗拒。市场调研显示:

72%的25-35岁消费者认为传统保健品“过于药片化”

68%的年轻人因口感不佳而无法坚持服用营养补充剂

85%的消费者希望健康产品能带来愉悦体验

与此同时,科学界对营养补充的研究却日趋精确:特定剂量的维生素D3与K2组合能提升钙吸收率;微胶囊化技术能保护活性成分直达肠道。科学与体验之间的鸿沟,成为了Bio Bites的品牌突破口。

品牌创始人来自生物科技与食品科学交叉领域,他们掌握了精密配比技术,却苦于无法将产品的科技内核以消费者喜爱的方式传递。直到他们意识到:最有效的健康产品,是那些人们愿意每日坚持使用的产品。而坚持的关键,在于享受而非义务。

02 品牌定位:在科学与愉悦之间的精准平衡

Bio Bites巧妙地游走在两个看似矛盾的维度之间:实验室级的精准与糖果般的愉悦。这一核心定位体现在三个层面:

价值主张:

科学可感知化:将复杂的生物科技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元素

坚持轻松化:通过美味体验解决营养补充的依从性问题

教育娱乐化:让消费者在享受中理解成分配比的价值

价格策略:

定位优质大众市场,单瓶价格设定在传统高端维生素与普通糖果之间。通过“每日营养成本” 的概念重构价值认知,强调坚持使用带来的长期健康效益。

人群瞄准:

核心目标为 “健康乐观主义者”——相信科学的力量,同时重视生活品质的都市人群。他们服用营养品不是为了治疗,而是为了提升生命状态。

03 营养品包装设计:功能与美学的化学反应

Bio Bites的包装设计实现了专业性与亲和力的完美融合,成功解决了营养品包装的常见困境。

材料创新:

包装瓶采用海洋回收塑料制成的新型聚合物,减少42%的碳足迹的同时,提供卓越的防潮保护。瓶身添加了智能光敏涂层,当产品长时间暴露在不利于保存的光线下时会逐渐变色,提示消费者妥善保存。

信息架构:

采用 “金字塔式信息层级” 解决信息过载问题:

塔尖(第一视觉):品牌标识与核心功效图标(0.5秒识别)

塔身(价值传递):关键成分与美味描述(3秒理解)

塔基(深度信息):科学原理与详细用量(需要时查阅)

感官体验:

瓶盖开启声经过精心设计,产生令人满足的“咔嗒”声,强化使用仪式感。瓶身弧度贴合手掌曲线,握感舒适度在测试中获得92%的好评率。

04 功能性食品包装设计:货架上的科学课堂

在竞争激烈的健康食品区,Bio Bites通过 “透明化教育设计” 脱颖而出。

成分可视化系统:

每个口味对应一个色彩编码:

蓝色代表助眠配方的宁静(含褪黑素与甘氨酸)

黄色象征能量配方的活力(含B族维生素与瓜拉纳)

绿色体现免疫配方的自然(接骨木莓与维生素C)

紫色表现抗氧化配方的神秘(虾青素与花青素)

科技表达创新:

包装侧面采用微观摄影风格的插画,将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转化为装饰图案。比如助眠配方瓶身印有褪黑素分子结构的水印,既传达了科学属性,又不会显得过于技术化。

使用场景整合:

包装背面设计“何时享用”图标系统:

月亮图标代表睡前30分钟

太阳图标标识早晨服用

运动人物提示健身前后

这种设计解决了功能性食品使用时机困惑的痛点。

05 品牌设计:系统化思维塑造一致体验

Bio Bites的品牌设计遵循 “多维统一”原则,确保每个接触点都强化核心定位。

标志设计:

Logo巧妙融合生物符号(Bio)与咬合痕迹(Bites),字母“i”上的点被设计为细胞形状,同时右侧呈现被咬一口的视觉效果。这一设计在消费者测试中产生87%的正面联想。

品牌角色系统:

创建了“营养小精灵”角色家族,每个角色代表一种营养素:

能量小子(B族维生素代言人)

睡眠守护者(褪黑素伙伴)

免疫卫士(维生素C化身)

这些角色出现在包装内侧、社交媒体和说明材料中,以友好方式教育消费者。

体验触点规划:

品牌体验延伸至:

开箱体验:内附成分卡与食用建议

社交互动:扫描二维码参与“今日营养自评”

重复使用:空瓶可转为迷你盆栽(附种子纸)

06 字体设计:可读性与个性的平衡术

Bio Bites的字体系统体现了“友好专业主义”的设计哲学。

主字体选择:

品牌标识采用定制无衬线字体“Bio Sans”,其特征是:

开放式字腔确保小尺寸下的可读性

略微圆润的拐角传递亲和力

x高度适中在紧凑包装上保持清晰

信息层级字体:

建立三级字体系统:

一级字体:产品名称与核心功效(最大字号,定制字体)

二级字体:成分说明与使用指南(清晰无衬线字体)

三级字体:法律要求信息(最小但符合法规的字号)

多语言适配:

考虑到全球市场,字体系统包含拉丁字符、西里尔字母和日文假名的和谐搭配,确保国际扩张时品牌一致性。

07 品牌VI设计:从包装到生态的视觉体系

Bio Bites的VI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,而非孤立的包装解决方案。

色彩体系:

主色:科学蓝(Panton 2747C)传递可靠性

辅助色:活力橙(Panton 715C)象征能量

自然色系:大地色组(绿、黄、紫)区分产品线

中性色:纯净白与深空灰确保信息清晰

图形语言:

开发“分子泡泡” 辅助图形系统,将营养成分的分子结构转化为装饰元素:

规则泡泡代表基础维生素

连接泡泡象征复合配方

闪烁泡泡表示活性成分

应用系统:

VI体系覆盖超过30种应用场景:

销售终端:迷你货架与试吃站

数字平台:APP界面与社交媒体模板

环境标识:专卖店空间导视系统

营销材料:产品手册与教育资料

08 设计团队:跨学科碰撞的创意火花

Bio Bites项目由斯德哥尔摩的Design Lab AB与新加坡生物设计咨询公司合作完成。这一跨文化、跨学科的组合带来了独特的设计视角。

团队构成:

生物学家:确保科学准确性

食品工程师:解决技术可行性

品牌策略师:把握市场定位

用户体验设计师:优化消费旅程

平面设计师:实现视觉表达

工作方法:

采用 “螺旋式开发流程”:

科学深潜:深入研究营养成分与作用机制

消费者共创:邀请目标用户参与设计工作坊

原型迭代:快速制作包装原型测试市场反应

系统整合:将成功元素扩展为完整VI系统

项目主设计师李维在分享理念时指出:“优秀的功能性食品设计应在看到包装的瞬间激发消费欲望,在使用过程中建立信任,在重复使用时巩固习惯。”

09 行业启示:功能性食品设计的未来方向

Bio Bites案例为营养品行业提供了三个关键启示:

一、严肃科学的轻松表达

复杂科技不必以复杂方式呈现,直观化、情感化的视觉翻译更能打动消费者。

二、坚持性设计

产品的成功不仅在于成分有效性,更在于促进持续使用的设计动机。愉悦体验是坚持的关键。

三、系统化思维

包装不应是孤立的创意,而应是品牌体验系统的入口,连接产品、教育和社区。

四、负责任营销

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,保持科学严谨性与道德责任感,避免过度承诺。

当消费者在货架前拿起一盒Bio Bites,指尖划过瓶身上微微凸起的成分子结构图,转动瓶体阅读侧面的使用场景建议,最终被包装背后的小故事吸引——这个多层次的互动体验已在设计团队的实验室里经过上百次测试。

Bio Bites的成功证明:最高明的健康产品设计,不是在药片外面裹上糖衣,而是将健康本身变成一种享受。当营养补充不再是每日任务,而成为期待中的小确幸,设计便完成了从功能到情感的升华。

在这个健康意识高涨却难以坚持的时代,Bio Bites指明了一条新路径:科学不必高冷,健康可以美味,坚持源于愉悦。这不仅是关于营养软糖的故事,更是关于如何通过设计弥合科学与生活之间鸿沟的启示录。

上一篇:没有了